【人居环境整治】
●弦山街道办事处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
●白雀园镇“三加强”聚合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
●罗陈乡“三坚持”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
●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
●槐店乡“三抓”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
【部门信息】
●县司法局积极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
●县公安局印章刻制“小改革”助推营商环境“大提升”
●县供电公司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
【乡镇动态】
●南向店乡推动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落地成效
●紫水街道办事处依托区位优势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
【人居环境整治】
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,营造氛围。通过召开村组会和党群会、播放大喇叭循环音频、印制《倡议书》、制作短视频等方式,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整治工作。截至目前,微信短视频信息转发80余条、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,全区上下营造出浓厚的“六乱六清”整治氛围。二是干群参与,责任到人。将全区65个村民组进行责任划分,同时,从区村抽调精干力量39人组成突击队,围绕环境整治过程中遇到的“顽疾”合力攻坚。三是督导检查,确保成效。对各村整治情况暗访督导,发现问题现场交办,即时整改。同时对整治情况进行专项督查,一周两通报、一周一排名,确保长效管理不松懈,清理彻底不反弹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发动干部群众3596人次,投入机械车辆8辆,规范占道经营和私搭乱建82处,拆除旱厕14个,清除河道沟渠1570米,清理柴草杂物183处,清运垃圾42车,全区65个村民组,已完成整治22个。
【部门信息】
县司法局积极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一是宪法宣传进企业。在官渡河产业集聚区、中小企业孵化园、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地通过悬挂宪法宣传标语、举办“宪法进企业”主题宣讲等方式,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,护航企业发展,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。二是宪法宣传进校园。坚持以法治进校园为出发点,以讲授典型案例为着力点,开展法治宣传,普及法律知识,切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。县检察院干警走进县一高,为1000余名师生讲授法治教育课。三是宪法宣传进乡村。利用农村集市逢会,为群众讲解“三农”问题的有关规定,讲解乡村振兴促进法、土地管理法、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涉农重点法律法规,切实将宪法精神扎根基层,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。四是宪法宣传进网络。通过融媒体中心、微信、微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活动,播放宪法公益广告、参与宪法网络知识竞赛、开展“宪法小卫士”等宪法法律网络宣传活动。
县公安局印章刻制“小改革”助推营商环境“大提升”一是打通环节优服务。坚持“只跑一次”便民服务理念,打通与印章刻制公司沟通对接环节,进一步简化企业刻制印章办理程序,切实减轻开办企业行政审批程序负担。企业刻制印章流程从县公安局现场登记备案、审批后,再到印章刻制公司制作,变为直接到印章刻制公司登记备案,县公安局网上即时审批,印章刻制公司当场制作,真正做到“群众少跑腿、数据多跑路”。二是专人负责提效率。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,指派专人负责印章刻制网上审批工作。不仅方便了企业进行印章刻制咨询,还最大限度地压缩了印章刻制审批时间,将审批时限由1天缩短为半天。三是全面宣传促推广。通过社区微信群、企业微信群推送新开办企业首套印章刻制免费的信息;利用“一村(格)一警”“万警助万企”等活动,组织民警深入企业、社区宣传该项政策。
县供电公司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 该公司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,实行“三零”“三省”服务(即居民客户和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“零上门、零审批、零投资”,高压客户用电报装“省心、省时、省钱”)。在“获得电力”环节上,将小微客户压缩为1个环节、高压客户压缩为2个环节,推进政企办电信息共享,全面推行流程线上办,让客户一次都不跑;在“获得电力”时间上,严格管控办电时长,强化全业务限时办理,全面实施不停电作业“接火”;在“获得电力”成本上,对高压客户(一般工商业客户)、小微企业、低压居民客户实行“零成本”办电,切实提升“获得电力”服务水平,提升客户便利度和满意度。今年以来,该公司新增一般工商业2343户,节约办电成本230余万元。
【乡镇动态】
南向店乡推动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落地成效 一是主动问。开展“万人助万企”座谈会,汇总各企业、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难点,积极对接相关单位,切实为企业争取相关政策及技术支持;通过走访帮扶、疫情防控宣传等形式,听取民意,把“民情清单”变成“履职清单”,对账销号,解决群众一批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二是扎实干。围绕乡村振兴、疫情防控、信访纠纷、环境整治等开展志愿服务等13次,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困难6次、化解群众信访纠纷13起,组织全乡范围内大扫除8次。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上门养老认证服务,践行为民办实事、办好事、解难事的宗旨。三是做法实。完善市场建设,改造农贸市场,方便群众生产生活;建设体育运动场1个,丰富群众精神生活;铺设污水管网4600米,建设生态净化池4处;完成镇区主干道柏油路面及人行步道铺设,安装路灯120盏,持续推进集镇提质工程,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紫水街道办事处依托区位优势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该街道整合资源,充分发挥区位优势,把交通便利、产业基础好的前楼、余集两村作为乡村振兴先行区示范点,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。一是利用区位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。进一步完善区域内水电管网气等基础设施建设,改造提升区域内道路,实现区域内道路互通的同时纳入县城15分钟生活圈。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增收。培育工艺帽加工、苗木花卉等小微产业,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先后吸引年产值5000万元夏东帽业、启兵帽业等多家企业回迁。谋划成立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投资公司,建立多规融合、产业招商、开发运营等机制,大力发展休闲农业、生态农业、观光农业,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园建设。三是强化党建引领建强村级人才队伍。选派3名省选调生到村担任村支书助理,1名成功人士到村担任主职。严格选人标准,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,深入开展技能人才培训,累计培训2000余人,为先行区蓄足人才库。